Search


對水消化不良一定是喝水過多引起的嗎?
其實不盡然!(雖然喝水過量的也不在少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對水消化不良一定是喝水過多引起的嗎?
其實不盡然!(雖然喝水過量的也不在少數)
順便談談血管硬化型的胃食道逆流。

在門診看到有些患者因為喝一點點水就不舒服,於是變得怕喝水。
即使一天喝不到100cc,喝一點點水還是不舒服,不是肚子餓,腸鳴亦不間斷,總是水聲漉漉。

《呂氏春秋.盡數》:「流水不腐,戶樞不螻,動也。」 流動的水不會發臭,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。 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。

相信大家對這段話一定耳熟能詳,同樣的意思,你喝那麼少的水,也容易造成積水的體質,而且還是較為不流動的水,因為人體有一定的機制可以調節水分代謝,當身體發現缺水,更會發起保水的機制。

所以這一類患者我通常會給予幾個衛教:
1.一定要喝溫熱不燙口的水。
2.少量慢慢喝,一天喝到足量的水:體重(公斤)*30cc。
3.正餐不要加水一起進食,例如稀飯、湯麵都不可以,幾乎可以是飯水分離了(正常人不需要飯水分離)。
4.一定要適當運動。
5.一定要均衡飲食。

當然除了缺水(外來流動的水)以外,"缺少陰血也可能導致積水"(體內機滯的水),例如中醫的豬苓湯可以改善陰血缺少的積水。

患者通常還有無法氣化"攝取自外界的水",治療也需要加上幫助氣化的苓桂劑。

最後,血管有彈性都好辦,難辦的是血管硬化類型,我稱之為"廣義的蓄血症"。同樣的截面積,彎曲和直行的河流,哪一個容易造成河水氾濫呢?或是哪一個總容量多呢?答案當然是彎曲的河流。

這是我所謂最難治療的腸胃疾病(許多胃食道逆流、甚至癌症的血管新生體質也如此),因為你必須等待藥物去改善血管的彈性,截彎取直,使其不氾濫。

如果週遭阻力愈大,截彎取直的工程就會愈困難。

所以為什麼很多患者到我的門診剛開始吃沒甚麼感覺,有耐心的就慢慢改善了,因為積水加上血管硬化的都跑來了,這種體質不改善,自然而然容易變成食道癌。

(OS:我也想多看一些吃半夏瀉心湯+白及+烏貝散就神效好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啊)


Tags:

About author
李嘉菱醫師自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雙主修畢業,擁有中西醫雙執照,畢業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服務10年,曾獲選優良住院醫師、優良教學主治醫師,期間擔任腫瘤委員會委員、肺癌團隊中醫師;之後至長安醫院服務,擔任中醫內科主任2年;目前為馥芊中醫診所院長。曾發表過『胃食道逆流』、『慢性阻塞性肺病』等新聞稿,以及相關專長之論文。李醫師尤其擅長於『中醫腹診』,治療腸胃疑難雜症,都有相當好的療效,並常透過衛教給予患者適當的養生方式。 李醫師是台灣第一位開立「中醫芳療門診」的中醫師,同時也是一位取得美國NAHA與英國IFA雙證照的芳療師,以中藥搭配精油的方式幫助眾多病患重拾健康。李醫師主要提倡「中醫辨證論治用芳療」的理念,中醫芳療臨床經驗豐富,承襲中醫及芳療的知識,使用中醫芳療配方別出心裁,持續在中醫芳療領域耕耘。著有「中醫芳療百科」、「中醫芳療診察室」等書。
中醫.腹診.芳療.舞蹈.旅行.育兒
View all posts